巴拿馬運河修建之前,貨物要由亞洲運住北美洲和南美洲,船隻必須繞道南美洲最南端的麥哲倫海峽,多航行上萬公里。這是一件非常之消耗時間,金錢,和能源的事。
比如說,在19世紀末期爆發的美西戰爭期間,美國最新式的「戰列艦」想要從西部海岸的西雅圖前往東部的墨西哥灣參戰,但當時沒有巴拿馬運河,戰艦又不能從陸運翻越中部大荒漠,這些新式戰艦只能一路南下,從北寒帶,繞道距離南極大陸僅900公里的合恩角,從而繞過整個南美大陸,再從南寒帶跑到北回歸線附近,航程2.5萬公里以上,搞不好沿途還要被西班牙據點襲擊,請問這仗還怎麼打?
巴拿馬內陸
人們最後找相隔太平洋和大西洋距離最短的陸地—巴拿馬。滿佈崇山峻嶺,狹窄的巴拿馬地峽,其最高峰竟高達三千多公尺。地
形之陡峭,匪夷所思。即使是地處巴拿馬地峽地勢最低的運河區,周
圍的山脈也有上百公尺,要把整座高山挖通,簡直就是天方夜譚。幸運的是,工程師想到,為船隻建築一條「樓梯」,幫助輪船拾級而上。他們在最高的位置,興建人工湖丶小河流及其較小支流,為運河供水,並保證運河通暢和在旱季向運河水閘供水。
巴拿馬運河的每套船閘系統均分為三級,並且利用重力對水池進行排水和灌水,兩級之間水面相平時,稍大的船舶必須要通過兩側的電動機車牽引通過水閘,同時也設置有防護鏈從而避免船舶行駛過快;船舶通過後,水位又會下降至原水面。每級船閘周圍設置有回收水池,可以對水進行回收利用。相關示意圖如下: